为深化沪滇两地中医药产业协作与创新融合,充分发挥上海在科技研发与企业集聚方面的优势,结合磨憨-磨丁合作区独特的政策、区位条件以及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共同推动中医药研发、种植加工、健康服务、国际贸易全链条发展,9月29日,“沪滇中医药产业合作暨磨憨-磨丁合作区专项招商活动”在上海举行。
沿边开放新高地潜力巨大
磨憨地处我国西南端,与老挝接壤,地域面积803平方公里,素有“物种基因库”的美誉。磨丁位于老挝南塔省,是老挝国家级经济特区,总规划面积约34.3平方公里。2022年4月,昆明市正式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计划到2030年建成一个拥有10万人口、具有较强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口岸城市。中老磨憨—磨丁合作区也由此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全面生效,为区域内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注入了新动力。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门户,合作区天然具备利用原产地累积规则、关税减让等RCEP政策红利,发展中药材加工与贸易的独特优势。
与一般经济合作区相比,中老磨憨—磨丁合作区的最大优势在于“跨境”。该区按照“境内关外”模式管理,两国人员、货物可实现高度便利化自由流动。今年,合作区将实现中方0.83平方公里国际商贸服务区的封关试运行。届时,区内企业从原材料进口到成品出口的流程将更加便捷,有助于显著降低跨境贸易成本与时间,为企业拓展东盟消费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合作区毗邻的东南亚国家是我国中药材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占全国进口量的90%以上。以老挝为例,其拥有2165种药用植物资源。进口中药材与云南自产药材形成互补,为合作区发展中药材落地加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料保障。
此外,边民互市政策也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边民通过互市进口生活用品,每人每日价值在人民币8000元以下的,可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特别是黄精、灵芝、茯苓等共101种“药食同源”商品,可有效节约相关税费,为产业初期发展提供了更多灵活选择。
产业要落地,平台是关键。南坡国际产业合作区作为产业主阵地,重点布局生物医药等四大主导产业。目前已启动南坡国际产业示范园等六个项目。预计到2025年,南坡国际产业合作区将有4个项目竣工,提供标准化厂房约25万平方米、员工宿舍约600间、食堂4400平方米。园区标准化厂房、宿舍、研发中心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生活、研发等多方面需求。合作区还创新推出“以租代购、租让结合、长期租赁”等灵活供地模式,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培育孵化期。
作为南坡国际产业合作区的“智造引擎”,国际商贸服务区聚焦现代物流、国际贸易、跨境金融等产业,为企业布局东盟市场提供前沿支撑。未来,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医药产品展销、贸易洽谈、医疗研发等业态有望在此集聚,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临港磨憨首发项目落地
目前,上海临港集团已在磨憨成立轻资产和重资产两家公司,采用“投管结合”模式,促进沪滇之间及沿边开放地区的产业承接。已在招商联络机制搭建、产业研究、联动招商、沪滇共建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先后接洽200余家企业,与上海电气、来伊份、摩恩电气等40余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有10余家企业在磨憨-磨丁合作区完成注册。
其中,磨憨-磨丁跨境服务中心作为临港集团在磨憨的首发项目,位于磨憨口岸国际商贸服务区0.83平方公里范围内。该项目致力于打造成为企业通往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助力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可为企业提供投资评估、产业载体定制、一站式入驻、政策咨询和申报等服务。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磨憨—磨丁合作区管委会与桃浦智创城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园区联动、产业共兴方面迈出实质性一步。在交流答疑环节,参会企业围绕政策扶持、土地供应、人才引进、跨境合作等热点问题与各主办单位进行了深入沟通,现场气氛热烈,多家企业表达进一步考察与投资意向。
此次专项招商活动不仅为沪滇两地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资源对接搭建了高效平台,也为共建沿边中医药特色产业集群、助力边疆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沪滇两地将持续推动政策互通、产业互融、企业互动,共同打造跨区域健康产业合作典范。
盈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