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饱和室友一起养的猫,戴上帅气的骑行头盔,把公路车从客厅推下楼,然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骑行”——在周末,这是姚笑最喜欢做的事。“秋高气爽的天气里,穿梭在林荫大道上,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橘子香,感觉很美好!兴致高的时候,我还会坐上渡轮去附近的横沙岛,来一场环岛骑行。”
2022年大学毕业后,安徽人姚笑来到崇明区长兴镇工作,如今是上海中远海运重工的一名党群主管。3年多来,崇明区船舶海工产业发展迅速,他亲眼见证了厂区、镇区日新月异的变化,还成了长兴镇新港村的“第二书记”,参与社区治理,为链接央企和地方政府贡献力量。
“刚来时确实有点不习惯。但现在,行业发展势头特别好,岛上配套服务也提升了,我和这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这里不再只是一个‘临时落脚点’,而是我的第二个家!”
个人发展随船海产业一起“扬帆起航”
“这面‘大海蓝’色的厂房外墙很漂亮吧?以前这里不是这样的,白色外墙上涂着公司名字、生产标语等,‘颜值’和现在比,差了一大截。”带着记者走在厂区里,姚笑兴奋地打开了话匣子。眼前的船体车间外墙以蓝色为基底,画着大桥、轮船、海鸥、海浪等景物,让人心旷神怡。
姚笑今年26岁,2022年从集美大学轮机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到长兴岛。“坦白讲,刚来时有点心理落差:长兴岛的工业气息很浓,但生活配套跟不上;厂区里,宿舍、食堂等都比较陈旧。对比厦门鹭岛的繁华、沙坡尾的文艺小店、鼓浪屿的悠闲时光,我有点迷茫:真要扎根在这儿吗?”
不过,短短三年间,姚笑所在的厂区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明亮整洁的新办公楼投入使用;钢材和零件堆场上,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陆续建成,员工闲暇时有了运动场所;车间、仓库、防汛堤等生产区域的墙体上,生动的彩绘让重工业厂区“缺乏朝气”的刻板印象被打破。
刚到长兴岛工作时,姚笑的生活主要就是车间、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周末也无处可去,“要么就去市区逛逛,要么就在岛上的健身房里泡一天,闷头撸铁。”去年11月,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长兴阳光天地购物中心开业,包含吃喝玩乐各种业态,极大提升了岛上的消费体验。“有了这个购物中心,周末看电影、K歌、聚餐都更方便了!”
住宿方面,2023年底,长兴岛首个保障性租赁住房——城投宽庭泊湾社区投入使用,主要服务对象就是长兴岛上海洋装备企业的员工。2024年初,姚笑就从厂区宿舍搬去了城投宽庭泊湾社区。
“房租免费,我和另一个室友住88平方米的套间,空调、电视、沙发、衣柜、燃气灶具、网络等一应俱全,还能养猫,每个套间还配有一个免费停车位,住宿条件大幅改善。”姚笑说。
厂区、镇区“旧貌换新颜”的背后,是近年来船舶海工产业的欣欣向荣。崇明区抓住机遇,打造长兴岛为“千亿级海洋装备岛”,包括中远海运在内的四家央企和超过70家产业链配套企业,在长兴形成了完备的船海产业链。
去年,长兴岛完成船舶海工产值超800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市比重达65%,对全市海工产业和全区工业发展起到“压舱石”作用。到2027年,长兴岛船舶海工产业规模将超1200亿元。
入职之初,姚笑常奔波于施工一线,参与数条船舶修理工作,后来因工作调动,他成了党群工作人员,多次参与公司重要项目。姚笑对记者笑言,在长兴岛,他的个人发展也随着船海产业一起“扬帆起航”了。
“比如今年2月,全球首艘装有碳捕集和封存装置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在公司改装建造完毕,我有幸见证了项目交付。站在长兴岛绵延数十公里的深水岸线旁,听着海浪拍向‘钢铁巨兽’的阵阵涛声,我非常庆幸自己选择了船舶海工这个朝气蓬勃的行业!”
当“第二书记”深度融入这座城市
转岗成为党群主管后不久,姚笑就有了个新身份:长兴镇新港村“第二书记”。
长兴镇人口结构特殊,全镇约有14万人,其中来自中远海运等四家央企的职工占比近四分之三,不少职工及家属租住在各社区中。“以往,本地居民觉得身穿制服、早出晚归的央企职工‘神龙见首不见尾’,只知道是‘造船的’,交流不多、了解不深;一些职工也反映,感觉无法融入社区。”新港村党总支书记杨合说。
设“第二书记”,为的是加深企业职工和当地居民之间的联系,让央企职工成为社区治理的“新鲜血液”,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如今,在长兴镇的社区治理工作中,央企职工的身影随处可见,神秘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姚笑就是其中之一。
“2024年初,得知被公司推荐担任这一角色时,我既激动又忐忑。”姚笑告诉记者,成为“第二书记”后,他常常下了班就往村里跑。“这份工作绝不能‘纸上谈兵’,必须沉下身子、迈开步子,真正走进村民的生活。”
比如,参与基层公益服务过程中,姚笑发现村里有不少老人不知怎么用手机注册“社区云”小程序。“他们看我说一口普通话,明显不是本村的,也不好意思上来问。于是我主动向村民求教,让他们教我说几句简单的崇明话,他们很乐意教我,一来二去就熟络了起来,我也教会了不少老年村民如何用手机查看村务、反映问题。”
成为“第二书记”后,姚笑和同事、和村民的沟通更密切了。不久前,上海中远海运重工要组织一次公益宣讲活动,他在活动前期多次走访厂区施工班组和新港村党群服务中心,梳理出职工和村民的需求:职工多为外来务工人员,长期高强度作业让他们对职业健康防护常识需求迫切;村民多为中老年人,普遍关注医保政策解读、慢性病预防等内容。
“结合双方需求,活动主题最终确定为健康知识宣讲,兼顾不同群体的需求痛点。活动散场时,我们准备的宣传折页、便携手册都被领光了,还有村民拉着我咨询问题。成就感满满!”姚笑说。
从初到长兴时的心理落差到如今的深度融入,姚笑既是长兴“海洋装备岛”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受益者。“闲暇时,我喜欢在岛上骑行,去前小桔创意农场感受田园野趣,去‘长江第一滩’感受自然之美,去‘鸭窝沙’拍摄夜晚星空的轨迹。在这里 ,我不再是‘异乡客’,而是‘新岛民’!”
盈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